李汉威:只管去练

2024.03.31-2024.05.26

  • 地点:
    昊美术馆,上海
  • 艺术家:

“一直以来,信息—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流动与转化的方式—是我持续感兴趣并关注的主题其中工具的实用性、技术的进化、内容的操控力都是我创作的灵感与出发点。三者互相关联又相互转化。我多次试图在现实世界的物质性层面上展开工作,但往往不能,因为在我看来这真的效率低下,而这种“低效率”让我感到深深地不安。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对非物质进行操控,因为它总是实时且可逆的。感谢游戏制作与广告特效的工具系统以及中国国内全面的供应链系统,让我这样的工作方式成为可能。

总体来讲,本次展览是我对图像传播思考后尝试的结果。我的手机中储存着大量图像,不管是否是我自己拍摄的,是否与我有关。每天巨量的网络使用时间让我反而对从未见过的事物异常清晰:通过大数据的推送,信息总是会把过滤后的事实呈现在眼前;总会有一种引导,但我们知道这只是表层的现象,这促使我非常希望能够描绘出图像—信息原本的形象。

“练习”采用了展示虚拟世界的常见形式–屏幕与墙纸。其特殊的形式感,让我得以将重心完全集中在虚拟空间。我会先用画笔和手指在现实中进行最基础的涂抹笔触,甚至直接从他人那里截取笔触,然后将它们拍摄下来进入 cinema4D 中继续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快速又无意识地完成每一张画面,回退,修改,保存满意的结果。我对绘画方法论现有的框架–在这里,原本的绘画的身体姿势被仅有的手腕操控鼠标的动作所取代,又比如,通过在软件中反复绘制贴图的动作进行画面内容的演变,亦或利用“相机系统”呈现绘画的空间感等等–和观看的逻辑–3D 软件界面帮助我们克服了肉眼的观看限制—进行扩展。

“目击”同样将 3D 打印机器本身的工具逻辑视作一种形式感来源,其尺寸的限制要求只能在有限立方体内完成打印,这被迫产生了模块化的效果。利用手机的深度摄像头功能,我首先将图像的每个像素点位移,挤压出一个虚拟的厚度:确认好模型之后,将其发送至 3D 打印农场进行批量化打印,此过程会产生一种地质般的视觉效果,每一层记录了图像中的像素点的信息位置。整个过程中,我一直远程通过 app 实时传输记录的数据信息,控制着打印的纹理、线条,甚至是偶然的缺陷也被保留下来。”

——李汉威